CONTACT
时间:2024-11-02 12:53:07 点击量:
乡村要振兴,产业兴旺是关键。近年来,永定区抚市镇贝溪村依托优良的生态资源,大力推动蜜蜂养殖特色产业发展,让小小的蜜蜂甜了群众心田,鼓了群众腰包,为乡村振兴打下坚实基础。
眼下,正值中蜂采蜜的黄金季节。9月21日清晨,贝溪村溪子口组的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花香与蜂蜜的甜香。蜂箱错落有致地摆放在林间,伴随着蜜蜂“嗡嗡”的欢快歌声,74岁的养蜂老手卢乃伟开始了他一年中最期待的取蜜工作。他身穿防蜂服,轻手轻脚地掀开蜂箱盖,仔细检查着蜂巢中那晶莹剔透的蜂蜜。抖蜂、采蜜、割蜜、装蜜……一系列熟练的动作下来,一罐罐金黄色的蜂蜜便呈现在眼前,映照出蜂农们脸上洋溢的幸福笑容。
“你这就不知道了吧!我跟这些小家伙可是几十年的老交情了,感情深着呢!再说了,现在咱们这儿生态环境好得不得了,花儿多了,它们吃得饱了,心情自然就好,哪还会动不动就发脾气,给我来个‘意外惊喜’呢?咱这可是和谐共处,甜蜜共享!”老卢打趣地回答。
开云官方 kaiyun官方网img3.chinadaily.com.cn/images/202409/23/66f10229a310a7920df18499.jpeg />
卢乃伟自2002年起便与蜜蜂结下了不解之缘,他通过自学,坚持采用传统养蜂模式,一年仅取一次蜜,以确保蜂蜜的纯正与品质。如今,他每年养殖120多箱中蜂,能采蜜900多公斤,年收入可达六七万元。这份甜蜜的事业,不仅让他自己的生活变得甜美,更成为了周边村民效仿的榜样。
贝溪村,是个洪灾重灾区,2006年的一场洪水,让这个原本偏僻的小山村变得更加荒芜。在过去的十几年里,社会各界纷纷伸出援手,慷慨解囊,为贝溪村的灾后重建倾注了心血与希望。从基础设施的修复到生态环境的治理,从村民生活的改善到产业经济的复苏,每一份努力都汇聚成了推动贝溪村重生的力量。这几年,随着生态文明理念的普及,高山上的五倍子、野樱花、油茶花等丰富蜜源,为发展中蜂养殖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环境。在卢乃伟的带动下,越来越多的村民加入到养蜂的行列中来。卢乃伟无私地分享自己的养殖经验,从繁蜂、分桶到蜂群管理、病虫害防治,他都一一传授,帮助村民们在家门口就能找到增收的好路子。
“跟着乃伟开云官方 kaiyun官方网大叔养蜂,我去年也养了70多箱蜜蜂,预计能采收520公斤左右的蜂蜜。这甜蜜的丰收,让我心里乐开了花。”贝溪村村民卢镇初兴奋地说。
卢乃伟并不满足于自己一人的成功,他希望通过扩大养殖规模,提高蜂蜜品质,带动更多的村民增收致富。“一人富不算富,大家富才叫富。明年我计划再增加50箱蜜蜂,完善基础设施,让这份甜蜜的事业更加红火。”他满怀信心地说。
贝溪村党支部书记、主任张红玲也看到了养蜂产业的巨大潜力。她表示,林下养蜂是一项投资少、见效快、收益高的产业,非常适合山区乡村发展。村里将抢抓这一机遇,将蜜蜂养殖打造成农户增收致富的有效渠道。
如今,贝溪村正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禀赋,将丰富的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。他们以中蜂养殖为突破口,在“土”上下功夫,在“特”上做文章,走出了一条“小蜜蜂”拉动“大产业”的高质量发展之路。蜂箱成了“绿色提款机”,养蜂人的“甜蜜事业”也成就了乡村振兴的美好愿景。
近年来,抚市镇坚持党建引领,积极引导群众返乡创业。卢乃伟的生态养蜂产业不仅甜了村民的心田,更富了村民的口袋。他带动了本村及周边16户农户发展养蜂,让小小的蜜蜂成为了乡村振兴的“蜜”方。
如今,抚市镇全镇共养殖蜜蜂3100余箱,全年蜂蜜产量预计可达2.3万公斤。他们正紧紧围绕绿色产业发展目标,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,让蜂蜜产业成为农户增收的好产业、乡村振兴的好事业。在这个“蜂”收好时光里,“蜜”酿的乡村振兴正忙得不亦乐乎。
地址:山东省菏泽市单县莱河镇198号 电话:0530-8772310 手机:18854071661
Copyright © 2018-2024 开云金蝉养殖专业合作社 版权所有 ICP备案编:鲁ICP备2022000960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