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ONTACT
时间:2025-02-18 22:12:52 点击量:
省委提出“四高四争先”发展目标。省委农村工作会议强调,要突出农民增收,培育壮大乡村富民产业。为深入宣传各县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的探索与实践,河南日报社三农全媒体中心、河南日报理论部联合推出“在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和乡村全面振兴上奋勇争先·产业篇”系列报道和理论文章,敬请关注。
如何发展特色优势产业,做好优势文章?镇平把强县和富民统一起来,把改革和发展结合起来,把城镇和乡村贯通起来,坚持产业链、产业园思维,促进一、二、三产业融合,先后被国家命名为中国玉雕之乡、中国金鱼之乡、中国玉兰之乡、中国面食文化之乡。
和田玉、独山玉、巴西玛瑙、俄罗斯白玉……天下美玉从四面八方汇聚镇平,加工成佩镯珠坠、花鸟虫鱼、山水舟桥……销往世界各地。
红白大正、昭和三色、秋翠黄金、红辉黑龙……一条条锦鲤在镇平培育,“游”向上海、海南、黑龙江……
玉兰、荷花、樱花、丁香……各色花卉苗木在镇平嫁接繁育,绿了城乡,美了家园,富了农家。
玩天下美玉,寻好运锦鲤,赏百花仙子……看似一幅画,听像一首歌,镇平故事多,充满喜和乐。
当第一缕晨曦还在天边徘徊,镇平县石佛寺镇玉器市场的早市,已如一颗颗闪烁的明珠,吸引八方客纷至沓来。
摊位沿着街巷有序铺开,摊位上,和田玉温润细腻、独山玉五彩斑斓、翡翠翠绿欲滴……各种材质的玉器散发着迷人的光泽,让人目不暇接。熙熙攘攘的人群,此起彼伏的讨价还价声,热气腾腾的烟火气,构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。
几茎兰草自木质底座悠然伸展,叶片线条灵动飘逸,如舞者轻盈的身姿,在微风中舒展摇曳。兰草之上,玉蝉静伏,其形态逼真,羽翼纹理细腻入微,仿佛下一秒便会振翅而鸣。
这是镇平玉雕新生代梁峻滔的玉雕作品《居高声自远》,主体以温润的和田玉青海料雕琢而成,玉质细腻,构思精妙,工艺精湛。
“大家平时看到的石头,外行看到的无非就是一块石头。但是让我看一块石头,蝉的概念、造型本来就存在里面,我感觉我就是把蝉从石头里面找出来、挖掘出来。”梁峻滔说,他个人的成长,跟蝉的蜕变过程是一样的,从不会到一知半解,从形似到神似,把个人情结融汇到蝉里面,达到“蝉就是我,我就是蝉”的境界。
梁峻滔16岁开始学玉雕,擅长圆雕、镂空雕、俏色雕等传统工艺美术技艺。“我力求将生命的灵动融入玉石之中,让玉雕的传承与创新在我手中绽放光芒。”梁峻滔说。
镇平不产玉,做成了全国大市场,决胜的法宝在人才。目前,镇平有国家级大师32人、省级大师985人、技工技师1万多人,带动全县40多万人从事玉产业。
镇平玉雕加工遍布全县16个乡镇100多个行政村,其中玉雕专业村50个,玉雕专业户近1.5万户,拥有大型玉雕专业市场15个,各类玉雕精品门店、摊位4万多个,年销售额突破500亿元。镇平已成为全国最大的玉雕加工、销售集散地和玉文化研究传播中心,形成了“玉料买天下、玉人走天下、玉器卖天下”的生动局面。
“玉雕产业是镇平的富民产业,我们以打造‘全球玉文化消费中心’为目标,坚持‘大师化、精品化、艺术化、传承化’和‘珠宝化、时尚化、标准化、规模化’发展方向,深化实施‘玉+’战略。”镇平县委常委、常务副县长薛江峰说,镇平为优化产业发展环境,在产业链前端,完善大师创意、产品研发机制,持续培养雕刻人才;在产业链中端,建设玉石智谷等一大批新质玉雕加工产业园,打造现代化智能车间;在产业链末端,加强产品质量管控,大力发展电商销售。
“我们为锦鲤量身打造了一种‘安乐窝’,一种特制的包装袋,装水、充氧、密封后,成年人站上去也没问题。冬天配暖宝,夏天配冰袋,确保锦鲤的旅途四季如春。”
他是镇平观赏鱼的“鱼司令”、锦鲤的“代言人kaiyun登录入口 kaiyun平台”,不仅能改良基因育鱼、火眼金睛辨鱼,还能读懂鱼的“心思”。他就是镇平县锦鲤养殖带头人、侯集镇向寨村党支部书记、长彦观赏鱼养殖有限公司负责人李长彦。
2月15日,在长彦观赏鱼基地的鱼塘旁,只见李长彦拍拍手,一群锦鲤向他游来;李长彦挥挥手,鱼跟着他游走;李长彦打开投食机的按钮,一条条色彩斑斓的锦鲤张大嘴巴浮出水面。
“2005年,在一次外出学习中看到一条锦鲤卖出3万元,就下定决心要把锦鲤带回向寨村。”李长彦说,一边四处打工赚钱,一边学习技术、考察市场,一次次从失败中积累经验,目前李长彦发展鱼塘1000多亩,养殖锦鲤1000多万尾。
在李长彦的带领下,向寨村创新联农带农机制,形成了“党支部+合作社+农户”“龙头企业+基地+农户”“电商平台+合作社+农户”等养殖和营销模式,综合运用订单联结、股份联结、劳务联结、服务联结等方式,带动农民走向大市场。全村有2180多亩鱼塘,有近2000人养殖锦鲤,年产值高达1.2亿元。
“我们这里有100多个锦鲤品种,线上每天销售两万多单。”李长彦说。李长彦利用基因图谱测序技术,引进优质锦鲤育种,加以人工干预,先后培育出荷包锦鲤、闪鳞火鲤、优质合金等多个新品种,深受消费者喜爱。
镇平全县观赏鱼产业有养殖水面2万余亩,年产金鱼、锦鲤9亿尾,成为全国主要的观赏鱼集散地之一。随着观赏鱼产业的集聚发展,当地政府牵头和高校共建创新平台,观赏鱼产业科技特派员服务团队的研究成果得以在这里落地转化。
从春到秋,镇平县杨营镇以花为媒,聚焦“荷花、玉兰、玫瑰、稻花”等特色产业,用一场场赏花之旅催热了“诗和远方”的“花经济”,带动特色农业全产业链蓬勃发展。
位于杨营镇的中原荷花博览园总面积1.2万亩,是长江以北、旱作地区最大的集莲藕种植、选种繁育、技术培训、生产加工、农业观光于一体的荷花产业园区,建成4300平方米的智能日光温室和4200平方米的反季节玻璃连栋温室,培育反季节莲藕,实现荷花四季常开,形成了“万亩荷塘、十里花廊”景观带。
杨营镇流转土地2000亩建设的国家级玉兰基地,涵盖各类玉兰品种150种;玫瑰基地配套建设生产车间,生产的玫瑰花茶、玫瑰醋、玫瑰精油等产品畅销全国;稻虾观光基地里稻在水中长、禽绕稻边生、虾在水底游,吸引众多游客打卡。
依托中原荷花博览园、玉兰基地、玫瑰基地、稻虾基地,杨营镇策划举办了荷花节、灯光秀、烧烤节、玉兰观光季等活动,做强生态观光、休闲娱乐、文化体验等产业,打造乡村文化旅游品牌。
“杨营镇聚焦‘花经济’产业链延伸,围绕颠覆性创意、沉浸式体验、年轻化消费三大发展趋势,深入拓展特色种植、文旅、研学、康养等产业体系,做活‘以游促产、以产兴镇’文章。”杨营镇镇长薛艳旭说。
贾宋镇的花卉苗木种植大棚内,五彩斑斓的花卉竞相绽放。贾宋镇把“花卉苗木”产业链贯穿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始终,苗木花卉种植面积已扩展至3万余亩,年销售量8000万株。
安字营镇王堰路两侧十里樱花大道,不仅是一条景观大道,还是一条致富路。村民们除了种植特色林木外,还在林下套种油菜、豌豆、蚕豆等低株经济作物,收入不菲。
以花为媒大力发展“花经济”,镇平“遍地开花”,各乡镇结合自身资源禀赋,打造新亮点,培育新业态,贯通产加销、融合农文旅,花卉苗木产业带动周边1.8万人就业,年产值达12亿元。
镇平县坚持分类分级培育、链式盟式推进,强化质量兴农、绿色兴农、品牌兴农,成功创建了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、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、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,全面提升农业产业发展能级。
全县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突破550亿元、居民家庭轿车拥有量达到13.9万辆、市场主体总量达11.8万户,保持南阳市县区前列。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,人民群众的获得感、幸福感、安全感不断提升。
镇平县委书记艾进德说:“我们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,持续践行县域治理‘三起来’,坚持产业链、产业园思维,注重挖潜提升、增量拓展、绿色转型,促进一、二、三产业融合,实行招商引资、项目建设、企业服务、优化营商环境‘四位一体’协同推进,不断提升产业发展质量、效益、竞争力,实现兴业、强县、富民一体发展。”
地址:山东省菏泽市单县莱河镇198号 电话:0530-8772310 手机:18854071661
Copyright © 2018-2024 开云金蝉养殖专业合作社 版权所有 ICP备案编:鲁ICP备2022000960号